第104章 家族印记
花柒迟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57书屋www.57bend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ep;&ep;第104章家族印记
&ep;&ep;娇娇偷笑,这也是她坚持把家里哥哥都带来学堂的原因。
&ep;&ep;老话说,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其实就是表明鼓励的重要性,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鼓励远比批评更有促进作用。
&ep;&ep;有了族里其余孩子做比较,林护几个进度超前太多,这样总保持在一个被羡慕被崇拜的位置,他们习惯之后,就会更加努力,生怕掉下这个位置…
&ep;&ep;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一场一场的小雪,每个三五日就要光临一次。
&ep;&ep;转眼间,林家小学堂已经开课七八日了。原本大人们还担心孩子们没几日过了新鲜,就要偷懒不肯去。
&ep;&ep;没想到,娇娇调动孩子们的情绪极有办法。课堂上回答问题积极又正确的,奖励一颗糖。每日清晨考试第一的给一朵小红花,红花攒齐十朵就给一盒子点心。每日上课最认真最守规矩的,就给果子。
&ep;&ep;就是学个算数,道具都是用的大枣或者花生果。
&ep;&ep;孩子们上午学写算,下午在家,为了第二日的奖励,下午也没有一个出门去疯玩的,甚至梦话都在嘟囔着上学如何。
&ep;&ep;人是群体动物,无论老少又都有从众心理。就是偶尔有一两个孩子想要偷懒,眼见别的小伙伴都在努力,今日乐颠颠拿回果子,明日又是两颗糖,羡慕嫉妒之下,也就卯足了劲儿追赶。
&ep;&ep;许是第一课给村人留下了太重要的印象,也为了鼓励家里孩儿好好读书,几乎每家都要有人亲自送了孩子过来。
&ep;&ep;男人们送了孩子,站在外边听一会儿,就笑着回去了。妇人们却拿了针线,直接去了东厢房的大炕,凑在一起一边闲话儿一边等着给孩子们做饭菜。左右冬闲,家里也没什么活计可忙。
&ep;&ep;林家的孩子,算娇娇在内,足有七个,自然也要派人陪着。
&ep;&ep;冯氏做菜手艺好,又惦记娇娇,就抢了这个任务,每日上午都陪着孩子们在祠堂里。
&ep;&ep;林家孩子多,要做的棉衣棉被,自然也不少。
&ep;&ep;即便已经到了这样的深冬,还没有缝完,更别提还有新式沙发上需要的各色垫子了。
&ep;&ep;妇人们眼见冯氏针线活这么多,就都帮着搭把手儿。
&ep;&ep;冯氏回去同董氏商量了一下,就慢慢把活计拿去宗祠分给大伙儿帮忙,但是说起给工钱,妇人们却是谁也不肯收。
&ep;&ep;毕竟西厢房里,他们的孩子可是跟着娇娇学写算呢,娇娇不但没拿一文束脩,中间的一顿你饭菜也是林家出粮食,吃的比自家都好。她们若是帮着大伯家里做些针线还拿工钱,那成什么了?忘恩负义,见钱眼开!
&ep;&ep;冯氏眼见如此,回去又请示了公婆,就多送了粮食到宗祠,每日也请妇人们一起吃饭。
&ep;&ep;果然妇人们再没拒绝,忙碌的也更是尽心尽力。
&ep;&ep;里正把这些看在眼里,越发起了团结村人,跟随着林老爷子一家的念头。
&ep;&ep;这一日,他趁着老爷子背了娇娇送来学堂的功夫,就提起了话头儿,“大伯,我这几日琢磨着,娇娇那日说的筷子的话,很容易让孩子们记住,也特别激励人心。不如让大江兄弟挨点累,打磨几十根筷子,刻了村里孩子的名字,每人一根儿,等他们长大了,无论走到哪里,拿出来都知道是自家兄弟。你看如何?”
&ep;&ep;说罢,他生怕老爷子反对,又道,“这做筷子的木头就取咱们东山头上的松木,老人们都说,咱们这里天寒,松木同别处长得不同,以后也好做个鉴别,也是念着家乡的意思。”
&ep;&ep;老爷子想了想,自觉没什么坏处,就点了头。
&ep;&ep;“这事是好事儿,我倒是不反对,但这筷子既然是咱们林氏族人的标记,就不能随便发下去。每家孩子要在学堂里读过一年书,而且年纪到了十岁才可以得到一根。事先,这筷子要供奉在祖先牌位前,过年大祭司的时候,当场刻了名字发下去,这样才显得郑重。”
&ep;&ep;“好,还是大伯见多识广,考虑的周全,就这么做。”
&ep;&ep;里正欢喜坏了,这般经过祭祀的信物,自然是有祖宗保佑。
&ep;&ep;这事就这么定了下来,村里人知道了,也不必林大江上山,直接在东山选了最好的松木砍了一棵送到林家大院。
&ep;&ep;林大江沐浴斋戒了三日,就亲手破开松木,选取最好的木料,打磨了一百双筷子,总共二百根儿,然后由里正和族老们亲自用托盘装了,蒙了红布,送进了宗祠正堂供奉。
&ep;&ep;宗祠的族谱也特意分出一页,写了这件事。
&ep;&ep;这时候,他们还只是觉得为林氏一族留个标记,让儿孙们记得自己是林氏一员,却不知道,这根不起眼的筷子,多年后名扬天下,甚至于代表了最顶尖最先进的技术,最荣耀的家族光辉庇佑。
&ep;&ep;当然这都是后话了,娇娇上午教书,其实就是哄孩子学写算,下午跟着婶婶学绣花儿,晚上进了空间就成了“苦力”,忙碌的恨不得长出八只手才好呢。
&ep;&ep;这般,很快就到了冬月末,顾家那边,顾天泽患了风寒,咳嗽不止,顾老夫人心疼孙儿,就做主停了课。
&ep;&ep;林大山借势正式辞了先生的差事,顾老爷感念他这两年尽心尽力,即便因为自家夫人处事不当,主客相处生分很多,但他这段时日待顾天泽依旧没有半分敷衍。于是多添了一倍束脩,给了整整四十两,另外又加了一套上好的文房四宝。
&ep;&ep;林大山也没推辞,道谢之后就彻底离开了顾家。
&ep;&ep;倒是顾天泽听说先生这般离开,病的更重了。
&ep;&ep;林大山夫妻回了老宅,把银子拿出来给董氏收着。董氏不肯沾手,笑道,“当日就说好了,你的束脩,留着平日买纸笔。家里如今不缺这几十两银子,你大哥二哥三哥,三家都有活计,平日比你们这房进项多,不会眼红你这点儿束脩的。”
&ep;&ep;“是啊,四弟,你县学里还有同窗师长呢,总要走动送礼,手里多留点儿银钱是应该。”
&ep;&ep;“若是不够,跟家里说。咱家都指望你光耀门楣,怎么也不能苦了你。”
&ep;&ep;冯氏和刘氏也跟着劝,林大山想了想就把银子收了,转而说起,“如今冬日已深,离得大年还远,不如我搬回家里来住。族学那里,我也接过来。娇娇虽然聪慧,但到底年纪小,别伤了脑子。”
&ep;&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