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默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57书屋www.57bend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恋上你看书网
齐刷刷一片人头落地,几十家被抄了个底朝天,数百口原来过得富足体面之人,一夜之间变成了无产者,而且被迁出原籍,加入了河北的屯田大军。
朱广入主冀州以来,这是首次大规模治理各种不服。消息传开,对于九郡的士族豪强们震慑可想而知。又尤其是那些拥有“河南关系”的人家,更是风声鹤唳,惶恐难安。纷纷打听,这把火会不会烧到自己脑袋上来。
就这么胆战心惊地等到年底,朱将军似乎没有“起底”的打算。而且冀州刺史田丰在年底巡视各郡的行程中,还专门约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后传出的消息称,田使君亲口表示,这次“专案”已经大致结束,应该不会再扩大。
如此含糊的表态,怎能安人心?那些被约谈的,算是过了关。被晾在一边的,只能主动透过各种关系和渠道,向邺城表明自己的态度。
极少数不愿作这种低姿态的人家,也发布了严厉的家族训令约束自己的子弟。按这局面看来,朱广两次击败朝廷的军队,更重创了黑山飞燕,且之前就已经打得公孙瓒大伤元气,他在冀州算是站稳脚根了。
当日黎阳一战,朱广浮桥会故旧,他自言“向天下喊出河北的声音”,其实就是一次政治宣言。他事先并没有跟幕僚商量,但事后,却得到了贾诩田丰等人的赞同,认为非常必要。
为什么?
袁绍执掌朝政,挟天子令诸侯,政治上的优势就不说了。尤其重要的一点,他就此掌握了言话语。比如进军河北之前,就广发檄文,将挽狂澜于既倒,持大厦之将倾的朱三直接打成了反国之贼。
这就等于朝廷,或者说袁绍集团跟河北的正式决裂,没有留任何余地。
如果河北没有任何表态,那“反贼”的帽子你就戴定了。朱广于浮桥上的表态,则是有力的反击。
一方面替自己辩白,另一方面将“窃国大盗”的帽子扣还袁绍。而且明确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诉求,就两点,迎太后还宫,请天子亲政。
恰恰这两件事情都是袁绍不可能办到的。迎太后还宫,则意味着又要她临朝称制,请天子亲政,则意味着奉还权柄。他怎么舍得?
贾诩曾问过朱广,怎么会突然想起干这件事情。后者回答他,舆论很重要,宣传很重要。
战事结束,在中郎将张辽率军回到自己防区以前,朱广举起了***的宴会,***行赏。本来这次击退袁绍,对他来讲至关重要,大规模提拔奖励部属是情理之中的事。
但他自己目前的正式头衔,仍旧是“左将军督冀州事”,且又不愿意按照部分幕僚的建议自提官爵,这样一来,在麾下已有三名中郎将,多名校尉的情况下,就不便再擢升部属官衔了。
因此这次奖励,主要以物质为主(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