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王家父子
江湖大侠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57书屋www.57bend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王守仁的老爹很厉害,名叫王华,宪宗成化十七年辛丑科进士第一人,也就是状元,父子二人同朝为官。然不知道王守仁为什么没能拿到二甲前几名,没能被点庶吉士,但是朱厚照多少能猜到一些,因为在朱厚照的记忆里面还真的就有几件关于王守仁的事情。
第一件事情王守仁十八岁时,与夫人诸氏返回余姚,船过广信,王守仁拜谒娄谅。娄谅向他讲授“格物致知”之学,王守仁甚喜。
之后他遍读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从此,王守仁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这件事情之后,王守仁便对程朱理学产生了怀疑,转而研究陆九渊的心学,朱厚照不知道这件事情是否影响到了王守仁的科举。
王守仁二十二岁时考进士不中,内阁首辅李东阳对其笑道:“你这次虽然不中状元,下一次科举必定会中状元,试一试为下一次科举作个状元赋。”
王守仁拿起笔就完成了,朝堂上的元老们都很惊奇他的天赋才能,嫉妒他的人就开始议论说,这个年轻人如状元及第,必然是目中无人。王守仁二十五岁再次参考科举,再次落第。他的状元父亲王华开导他说,此次不中,下次努力就能中了,但他笑道:“你们以不登第为耻,我以不登第却为之懊恼为耻”。
到了弘治十二年,二十八岁的王守仁再一次科举,举南宫第二,拿了一个二甲第七。
观政工部,出治葬前威宁伯王越,回来之后上了这本言边关军事的题本,显然王守仁的精力和兴趣在边事上,纵观王守仁一生的经历,无论是军事还是思想上,这都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作为帝王,这样的臣子那绝对是梦寐以求的,文武皆能啊!
只不过历史上王守仁的仕途并不是很顺畅,在这一次上了这份题本之后,王守仁依旧没能在军事上一展所学,而是被弄去做了刑部主事,在江北等地决断囚狱。
没做多久就因病请求归乡,在朱厚照看着这应该是干的不舒服了,五年之后,王守仁才被起复授兵部武选司主事。
这里面应该和王守仁的老爹有关系,王华是状元出身,官路可比王守仁顺畅多了,王华现在的官职是詹事府右春坊右谕德,主持了顺天府的乡试,等到王守仁被起复的时候,王华升官了,升任詹事府少詹事仍兼翰林学士。没过几个月,王华因参与预修《大明会典》、《通鉴纂要》之功,擢升礼部右侍郎,仍兼任皇帝日讲官。
从时间上就能看出来,王守仁这一次起复老爹是出了力的,不然怎么就恰好起复了王守仁最想做的兵部武选司主事。
要知道在大明朝,吏部文选司,兵部武选司,那都是油水极为丰厚的衙门,管的可是官帽子。
如果按照正常的升迁历程,王华的下一步就是入阁,以侍郎的官职入阁也不是什么难事,王华根正苗红,出身好,学问好,一直做得是清贵官,新皇登基,入阁的几率非常大。只不过世事无常,刘瑾上位,王家父子和刘瑾翻脸了,王华被弄到了南京做吏部尚书,明升暗降。
没过多久,刘谨借王华参与预编《大明会典》中的小谬误之处,迫使王华致仕。
王华不为所动,以为“从此可以免祸矣”。王华归田后,以读书自娱,侍奉百岁老母,自己虽年已七十,仍行孝于床前,为世人称赞。
王守仁与刘瑾就更别提了,刘瑾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王守仁上疏论救,而触怒刘瑾,被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贵阳西北七十里,修文县治)当龙场驿栈驿丞。同时,他的父亲王华也被赶出北京,调任南京吏部尚书。
路途中,王守仁被刘瑾派人追杀,伪造跳水自尽躲过一劫,逃过追杀的王守仁暗中到南京面见父亲王华,王华对他说:“既然朝廷委命于你,就有责任在身,你还是上任去吧。”
随后他踏上路途,来到贵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龙场在当时还是未开化的地区。王守仁没有气馁,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受到民众爱戴。在这个时期,他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王守仁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他在这段时期写了“教条示龙场诸生”,史称龙场悟道。
王家父子,朱厚照敲打着手里面的题本,心里面则是不断的再翻转,王守仁有没有才能?有!
这个无论是问后世的哪一个人,绝对得不到第二个回答,这是一个bug级别的存在,千百年也出不了几个。无论是在学问上,还是在武事上,这位都是一个了不起的存在。唯一让人遗憾的就是王守仁一生都没有办法入主中枢,一展心中所学,施展心中的大抱负。
比起王守仁,刘瑾算个屁,刘瑾能干的事情换一个太监也能干,虽然比不上刘瑾,但是未必差的太多。
王守仁就不一样,同时代无敌的存在,朱厚照怎么能不想将他收入门下呢?至于品格,王守仁老爹王华的品格就很好。朱厚照相信王华之后对刘瑾虚与委蛇就能入阁了,因为他到了那个位子上了,资历什么都足够了,入阁只差皇帝的一句话了。
因为不依从刘瑾,王华直接就丢掉了入阁的机会,丢掉了成为文官顶端的机会。
从这件事情里面,朱厚照看到是刚烈,虽然文官总是鼓吹什么正气,什么风骨,可是面对这样的机会有几个人能做到?朱厚照都不觉得自己能做到,那可是入阁,那可是成为宰相,大明朝文官千千万,能入阁的有几个人?从科举入翰林就开始厮杀,最后入内阁的不过三五人而已。
ww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