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57书屋www.57bend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公孙亮、乔如松、罗向阳等六名学子心里各自一叹。“善”和“大善”两种评价的区别很明显。
贾环在这一场表现出强劲的实力,遥遥领先!
只要他第三场不出纰漏,今年的院首就要被他拿下。但看贾环前两场的表现:心中自有锦绣文章,不可能出现江郎才尽的情况。他第三场怎么可能出问题呢?
山长张安博身子微微前倾,看向贾环,询问道:“我观之这几句并非全文。可否将全文写给我一睹为快。”
贾环作揖答道:“弟子愿意。”
张安博笑着点头,吩咐书童给贾环送上笔墨,又环顾左右,笑道:“见猎心喜。诸位君子勿怪。”
讲郎们都是笑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他们也想看看这篇文章的全篇。窥一斑而见全豹。这必定是一首佳文。
《爱莲说》全文并不长。贾环用楷书一笔一画的写完。他的字是颜体。架构严整、笔法雄厚。比刚来红楼世界时,已经初见功底。
山长、讲郎们相互传阅,赞誉有加,顺带着点评了贾环的书法。书童们上茶、添水。
消息再次传向东侧的六座讲堂中。
…
…
外舍甲字讲堂中。众同学纷纷叫好。
第二场的释义当真是精彩。先有罗君子的持正之言,再有乔厚道展现出深厚的易经功底。接着是公孙龙乐观、坚韧的精神。最后,以贾青松的傲骨、浩然正气论来收束,
精彩纷呈!他们真不愧是书院的精英弟子。
坐在书桌上的霸州易俊杰同学高声道:“诸位同学,听我一言。今年院首非贾环莫属。我等外舍弟子亦有扬眉吐气之日。”
贾同学真猛人也!为外舍弟子挣足脸面。
“好!”
外舍甲字讲堂中一阵欢呼,声浪阵阵。
…
…
内舍乙字讲堂中,林心远一脸傲然的质问方才说贾环不行的老成学子:“如何?”
老成学子无言以对。
有人叹道:“有此《爱莲说》佳文,无人可挡。罗君子不如他!”
也有人看不过林心远的傲慢出言讽刺。林心远自是反唇相讥。但这种争论只是少数人参与。不是说,你往脸上贴金,这金子就是你的!
大多数学子都在品味第二场释义的内容。往自己身上贴,若是自己在场,又该如何论述、释义,能否胜得过下场比试的七人。结果,都是轻轻的一叹。
服!
…
…
内舍甲班中。
已经过了县试的东安县人许英朗扼腕兴叹,对身边的同学感慨道:“本以为乔兄今年取院首头衔如探囊取物,没想到公孙亮历经挫折还有这样坚韧、乐观的心性;
没想到贾环小小年纪,年不足十岁,竟有如此实力:能诗善文,立志远大。气度、格局都是一流之选。”
他是真为好友感到可惜。谁又曾想到,宝剑出匣,今年却有潜龙在渊!
乔如松在书院攻读多年,厚积薄发,一步一个脚印的考到上舍第五名。在内舍甲班的同学中很有口碑。
书桌边,一名同学附和的长叹道:“许兄,诗才天授,不服不行。”
“神童即是神童。英资少年!”
有人苦笑道:“书院成立快十年,还没有外舍弟子拿过院首。今年破例。令我等内舍弟子汗颜啊。”
众学子感叹、摇头、苦笑、好奇、敬佩…,种种神态不一而足。
…
…
曲水亭中,众人传阅文章。
片刻后,山长张安博将文章压在他的案几上,笑道:“这等佳文,我身平都未曾写出。快哉!然而书院的文会,当以经义功夫为先。诗才、文章、制艺都在其次。
我以为,这篇文章不算在此次文会的评比中。诸君以为如何?”
众讲郎都是一笑,“理该如此。”书院的文会不是诗会。
叶讲郎心中轻轻的叹口气。他是想要贾环拿下院首的。这是他的计划。但山长的话是持正之论:经义才是大道。可这么一来,贾环巨大的领先优势就被削减了。
第三场还要争。
贾环心里无奈的一笑。老师们都是有原则的君子也不好啊!《爱莲说》太强。但以散文争雄,书院的老师们不认可。
贾环很快静下心,开始思考、准备第三场的总结。
亭中原本因为贾环的佳文一出,都感到无法获胜,沮丧的学子们顿时精神一振,各自用心。不到最后一刻,谁会轻言放弃?
但最有希望的是乔如松、公孙亮两人。
乔如松心里轻轻的吐出一口气,还有机会。三年,他厚积薄发,终究是要给自己一个交代。
这次院首之争是,接下来今科的院试也是!
公孙亮一直都是挥洒自如,刚才也是苦笑连连。这时表情渐渐的认真起来。山长公正的将贾师弟的爱莲说剔除。既然如此,他要为自己争一争,证明自己。
曲水亭中的形势再变。如风云突变,蓄势待发。
山长和众讲郎都是微微一笑。学子争锋,如百舸争流。作为老师,他们很愿意看到学生们在学问上“你追我赶”。同时,也期待接下来几名学子精彩的论述。
…
…
在山长张安博的主持下,卫阳、庞泽阐述完自己的观点。文会第二场结束。以贾环得分最高,公孙亮次之,乔如松再次之。同列第一等。其余四人都要逊色。
稍后,文会开始第三场。
陈嘉运、卫阳、罗向阳、庞泽四人率先总结自己的修身、立志之言,但终究是前面两场差得太远。并不足以对贾环三人造成威胁。
亭中众人的目光落在贾环、公孙亮、乔如松身上。
公孙亮跪坐正身体,对贾环、乔如松点点头,朗声道:“弟子的总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公孙亮分别引用的是庄子和屈原的话来做总结。但,其志向表达的是:求知。很贴切。
“好。”左侧的江讲郎拍手叫好。他喜欢学生好学。
其余几名讲郎都是点头微笑。学无止境。这是很好的志向。
山长张安博捻须微笑道:“可。”
公孙亮心里悄然的松口气。他的老师对他要求很严。一个“可”字其实是第一等的圈(○)。品了口茶,静待剩下的贾环和乔如松发言。
见目光看过来,乔如松稳重的道:“弟子的立志总结:依正道而行,守中正仁义…”
乔如松只说了第一句,一贯傲气的骆讲郎就赞许的点头,“大善。有名儒之风!近濂溪先生矣!”赞誉非常高。
几名讲郎纷纷点头。
濂溪先生就是理学宗师周敦颐。理学一脉相承。这个时空,有濂溪先生,而无《爱莲说》。乔如松的话是周敦颐的观点。他认为要成为圣人,需要“依正道而行,守中正仁义“。
乔如松的观点总结起来就是说:他修身、立志,是要向成为的圣人方向迈进。立志高远。当然,圣人不可期。自前明阳明子后,儒学再无圣人。所以,骆讲郎说有名儒之风。都是学理学的读书人,相当有共鸣。
等乔如松说完,山长张安博点头,笑着道:“大善。可为此句共饮!”
众人纷纷举起茶杯,各自点评,意兴飞扬。
叶讲郎喝着茶,嘴角泛起苦笑。乔如松比公孙亮更胜一筹。到底是年纪大几岁,见识多一些。公孙亮还是学生思维,以“求知”为乐。而乔如松是修身养性,立志成名儒。高下立判。
早知道如此,他在第二场的时候就该向山长力争的。贾环的年纪比18岁的公孙亮更小。
叶讲郎心中,很有些担心!
亭中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贾环的身上。空气中压力沉重。连已经失去角逐资格的罗向阳也禁不住为他这位小同乡感到担心。轻轻的握拳。
贾环抿了抿嘴。
他的立论是青松的风骨。他需要一个切合他自身的总结。不能吹牛-逼吹到天上去。
比如: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向来与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并称。很有风骨。但这话他不能说。他并没有隐世的想法。
比如:于谦的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真正的文人风骨、国家脊梁。但贾环自认为他没有那么高尚、纯粹。
还是要再换一个思路。立志,就是日后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曲水亭中冷场了好一会。六名讲郎微微有些诧异贾环的表现。按理说不应该出现江郎才尽的情形啊!众学子表情各异:有人惊讶,有人冷笑,有人感慨,有人迷惑,有人期待。主持文会的山长张安博和蔼的微笑,准备鼓励贾环为他释放压力时。
贾环缓缓的吐出几个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好。”
“好。”
贾环的话音刚落,曲水亭中所有人眼中一亮。两名性子急些的讲郎忍不住拍案叫好。茶碗里的水溅洒出来都没有察觉。亭中的四名书童都在出神。
学子中卫阳、罗向阳、公孙亮都是震惊的看着贾环。这一句,力透胸臆,直指脊骨。风骨傲然。只此一句,足可与乔如松持平!
要问儒者和人杰,谁更高明?各有各的看法。名儒,著书立说,道德育人,名满天下。人杰,必然是风起云涌之时的佼佼者,青史留名。
山长张安博还没有评价。但叶讲郎脸上已经禁不住浮起笑意。好志向。好文采。好句子。结合第一场、第二场的成绩,当属贾环为第一。
坐在林江郎斜对面的骆讲郎却是微微沉吟。他觉得这一句还是有点空泛。九岁的孩童,怎么理解人杰、鬼雄?志向可嘉,有点流于形势、口号。
这时,贾环再道:“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好!”这一次,掌声、叫好声,赞赏声不再吝啬,如潮水般的猛然的涌过来,将贾环淹没。所有人都为之动容。骆讲郎抚掌而笑,赞赏的道:“好诗。好意境。”项羽当然是人杰。
山长张安博仰天大笑,“哈哈,哈哈。我们竟都是看错你的性情。如此雄文。快哉!快哉!”
他们几个师长以为:贾环在困境之下,硬抗到底。若最后时运不济,不过是杀身成仁而已。但是看贾环这首诗。时运不济?扯淡!项羽过了江东,卷土重来,天下属谁?
这是一种大气魄,大毅力,大智慧!豪迈雄浑,气度恢弘。
大雪压不垮,冬天会过去。真不负青松之名也!
山长张安博捻须笑道:“昔日叔孙豹有三不朽之论: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名儒立言,不如人杰立功!今日文会,当以贾环第一。”
六名讲郎齐齐拱手,“理当如此!”
六名学子齐齐起身,“弟子心悦诚服!”
贾环离席逊谢。衣袍中,右手轻轻的握拳。院首,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