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舟钓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57书屋www.57bend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面对这样的一大家子,到底要怎样才能分家呢?
江慧嘉在心里默默地算了一笔账。
老宋家连大带小,共有十三口人,可是说到财产,他们却统共只有宅院一小座,田地五十亩。
五十亩地,说起来好像不少,可仔细一算如今田地的产能,这五十亩地就算不得什么了。青峰山一带地处江左,隶属湖广,本地府城是宝庆府。此间多丘陵、山地、河道、水塘,农民种的多是水田。上等的水田能种两季,春季稻亩产一百多将近两百斤,秋季稻亩产则在三百斤左右。
这可不是后世有杂交水稻的时代,一年下来,一亩地连带两季收成,能有五百斤就是好的。再除去赋税缴纳,到最后算下来,顶天了也就是三百多斤的收成。
老宋家这五十亩地还并不都是上等田,即便统一按照一亩地一年能收三百斤粮食来算,这五十亩地一年到头的收入也就是一万五千斤。
一个成年人一天下来一斤粮食的基本嚼用是要的,又因为男人多吃些,女人孩子少吃些,平均折下来还按每人每日需一斤粮食来算。那老宋家十三口人,四舍五入后,年消耗粮食数量摸约就在四千七百斤到五千斤之间。时下粮价或有波动,不过大致是一两银子二石米,这就差不离了。
一石米约等于一百二十五斤米,换算下来,一万斤米能折八十石,八十再除以二,等于四十。也就是说,老宋家一年下来,除去吃饭,旁的什么钱都不花,也就能折得四十两银子。
但实际上,老宋家除去吃饭,有可能什么钱都不花吗?
那当然是不可能的,不说日用穿戴上的花销,就说宋五郎上学,他一年的束脩银子就要十两!
除去束脩,还要给塾馆先生备一年四季的节礼,这也是一笔花销。再除去这些以后呢,宋五郎读书,那笔墨纸砚不用花钱?那食宿不用花钱?还有许多要花钱的地方,江慧嘉对老宋家的了解还不够深入,一时间也数不出来。
她暗自估量着,老宋家一年下来,光是在宋五郎身上花的钱,三十两都未必尽够!
供养一个读书人,对古时候的农民家庭而言,绝对是一件需要全家勒紧裤腰带的难事。这也就难怪宋三郎当初想赶考,却缺路费,不得不上山打猎以筹盘缠了。
江慧嘉还听说,宋三郎小时读书,都是他生母崔氏做绣活换钱来供的。
这位崔氏娘子的来历颇不简单,据江母透露说,崔氏原是大户人家放出来的大丫鬟,因在主家犯了事,这才被作配到乡下庄子上来,最后嫁给了宋柏山。崔氏识文断字,知书达理,尤其是一手绣功,十分上佳。也正是因为如此,她才能够仅凭刺绣就供应起宋熠读书的花费。
也正是因为崔氏有这样的本事,当年她迟迟未能有孕,宋老太太也只是动脑筋给宋柏山另娶一房平妻,而从未动过要宋柏山休妻的念头。
可惜崔氏的身子早早就熬垮了,她含辛茹苦将宋熠供应到眼看就要能出头的时候,偏偏就在这样的时候没能熬住。她一命西去了,不仅没能享到宋熠的福,在她去世以后,宋熠还遭受到多方厄难,俨然就是成了一个废人,真正辜负了她多年辛苦。
在这母子两个身上,只能说是虽尽了人事,却莫奈何天命。
说来说去,还是贫穷惹的祸。
江慧嘉心里想,在这孝道大过天,讲究父母在不分家的古代,要想将自己与宋熠从老宋家单分出去,还是得从钱财方面入手。
必须清楚让余氏认识到,她江慧嘉虽然带着丰厚的嫁妆嫁入了宋家,可如果要为宋熠治疗腿疾,她那一副所谓的丰厚嫁妆就是全押上,也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
她要让余氏知道,在这上头,余氏非但休想占到她嫁妆上一分一毫的便宜,甚至只要宋熠在宋家一日,他的身子就会像个无底洞,不停压榨宋家本就吃紧的家底。
拥有五十亩地的乡村人家,本该过富农生活,可宋家不但要供着一个读书人宋五郎,还要照管宋熠这样一个无底洞般吃钱的病人,这日子能过得宽裕才怪了。
江慧嘉心中定念:“一定要余氏主动提分家!”
凡此种种,说来话长,实则也不过就是江慧嘉动念间的功夫。她见余氏横眉冷对张氏,又忽地转过视线来,冲着江慧嘉一声冷笑:“还有你,压箱银子那一大匣,才拿一百个钱出来,倒好像我们就该感激你似的。全子那伤本来就是你害的,你才拿一百个钱,你这心,黑得都能见窟窿了!”
江慧嘉:“……”
ww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