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建国称制
慕寒千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57书屋www.57bend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公元189年,2月,4日。
初平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戊辰年,乙丑月,壬辰日。
即农历188年,12月,25日。
这一天,周王府内,挤满了大大小小的官员。
距离定下大典日期,只剩下最后三天。
己巳年,丙寅月,乙末日。
这一天正值立春,农历交替,两日后的岁旦也紧随其后。
时间大大提前了不少,按照原计划,应该是在岁旦之后。不过,考虑到所有事宜已经准备就绪,岁旦过后又要筹备春耕,两者夹杂在一起,委实会造成不小的影响。
反倒不如,趁着岁旦左近,定下此事。休期一过,新的一岁,大家也不至于这么繁忙。
反正,一开始就没有定下具体日期嘛。再说了,丁原和董卓都是在本岁正式建国。周国晚上一年,有点说不过去啊!
大典举行地点,定在未央宫中。
这是长安三宫保存最完善的宫殿群,也是汉室的代表建筑之一。
国号自然是定为周国,同时采用大汉初封诸侯国时期的官职。
太傅辅王,内史治民,中尉掌兵,丞相率百官。其下又有御史大夫、廷尉、卫尉、宗正、少府、大鸿胪、太常、太仆,职司一同朝廷。其下长史、丞、令、掾属等,亦如百官。
官制的使用可谓是很大胆了,因为内史早就改为光禄勋,中尉改执金吾了。不过,现在刘邦说的非刘姓不得封王都成了一句虚言。
违背官制,与其一比,纯粹是小巫见大巫了。
也正是因为决定了官制,最初打算定在上林苑举行的大典,也更至未央宫。
僭越?
现在这天下,谁还会管自己这个。最多,就是让人家找到发兵的借口呗。
好吧,这也没啥大不了了。和老董一起混的这几年,不该干的全都干了。都清君侧造反了,还担心僭越的问题吗?
之前为了招敛人才,还会顾忌一下。现在都封王了,再扭扭捏捏反倒不妥,没有成王霸之业的气概!
同时,这套官制,也方便日后称帝,不需再行太大改变。
别看一场军改,轰轰烈烈没出啥事。那是因为变更的只有自己麾下大将的利益,可改官制,那可就未必如同军改一样风平浪静了。
“元常,大典事宜,可都准备妥当?”
高诚坐在上首,一身常服,问向下面的钟繇。
“禀王上,尽皆妥当!”
得到钟繇的回答,高诚面色不变,点了下头,又问向段煨:“段公,大典过后,孤行于长安,与万民同庆。后阅军于西郊之外,可妥当?”
“王上放心,万事俱备!”
“好!”
高诚着重的言了一句好字,护卫工作才是大典的重中之重。
鬼知道会不会有些宵小之辈,前段时间风平浪静,大典之时给你来个超级龙卷风。
“诸君,大典一事,乃吾等之要。还望诸君慎重,典毕礼成,孤必不负诸君!”
“吾等谨遵王命!”
殿内一群人躬身齐应。
随即,会毕,诸人退去。
高诚留下钟繇和段煨,商量起最后一件事,那就是官员任职问题。
“元常,文和等人何时能至?”
“禀王上,明日便至。”
“嗯~元常以为,孤当使杨衡,至于何位?”
贾诩不用担心,参军这个职位,属于特例,现在还未纳入周国百官之中。但是,能够有此荣幸的只有贾诩和郭嘉二人。
一人参军,一人军事祭酒。
这两个职位,似乎只是挂个名头,连个掾属都没有。但,没人敢轻视,周王既然立了这二职,肯定有所谋划。
钟繇眉头一皱,杨衡现居凉州刺史,可谓是一方重臣,职权极大。不过,贾诩却是一直被王上安排在凉州,有分杨衡之势的味道。
现在君侯如此相问,看来是不打算让杨衡继续呆在凉州了。但是,其入朝堂,也就代表着凉州世家集团,正式迈入周国高层。
骤时,这朝堂上,元老派系、关中派系、凉州派系以及自己这种外州之人,看来有时间是要和宋斌好好聊聊了。
“禀王上,杨使君理政凉州多年,可谓是治民有方,不若使其行内史之职,治吾周国百姓!”
钟繇想了一下,还是谏言道。
高诚轻嗯一声,内史还算不错。虽然位在国相之下,可实权也不算小了,足以安稳那些凉州士族。
此外,国相铁定是钟繇,这是没得跑的。中尉是段煨,太傅则是樊陵,内史为杨衡。
再用宋斌为御史大夫,权利均衡还算可以。
时间越到二十八日。
这一天,正值立春。
百官恭于未央宫前殿,静候周王大驾。左右甲士,执戟竖戈,外衬红衫,悬赤缨于长兵,直出宫外。
入宫台阶,三步一士,五步一卒,延绵往外。又有鼓号,沿途布置,所用乐者,不知凡几。
几辆车驾缓缓驶来,掰马驭力,精骑护卫左右。斧钺、旌旗、戈矛林立,随之其后。
高诚就坐在这第一辆车驾内,身穿赤色典服,戴冠冕,安坐其中。后面依次是姜纾、高龑所在,其后又有魏王董卓车驾。
“王上驾临!”
“王上驾临!”
……
一声声高传,自台阶底部,直至未央宫前殿。
而后,伫立在台阶左右的士卒,立即跪伏于地,高声呼道:“吾等恭迎王上!”
行至阶前,高诚下驾步行,余者离之数十步。
一步步踩在这台阶上,望着这修缮数道的未央宫。高诚心中还是难以平静,未央宫还是如此华丽,主人换了一代又一代。
现在,轮到自己了!
随后,接受百官恭请,高诚上前于祭台之上。
拜读祭词!
“皇天上帝,后土神袛,炎汉诸帝,眷顾降命,属诚社稷,诚不敢当。前有征南蛮,废兵久持,胜败有定,虽得之果,终负先帝厚望。后有黄巾峨贼起复,今历四岁之久,尚未安之。又值天不佑护,天子崩于前,诸侯乱于后。今天子英明,治政有方,负七郡大水,而万民安宁,无有复者。诚之所劳,天子嘉之,拜之周王,准立社稷宗庙,同庙堂以设百官,实乃天子厚恩。诚唯恐,安一方百姓,复昔日神都,定天下之乱,平四海宵小,方不负皇天之厚。”
“值此吉时,敬告皇天后土,得立社稷,慰之天下。初平二年,己巳、丙寅、乙末!”
祭词一毕,高诚接过檀香,三拜敬之。
“臣等拜见王上!”
“臣等拜见王上!”
……
声音,自未央宫前殿,谣传数里。
向整个关中,宣告着周国的建立。向整个大汉帝国,宣告着新的一诸侯国建立。
ww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