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端倪初现
墨观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57书屋www.57bend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二位,我此来只是来借阅翰林院中的书籍。”
柳、王二人都是难得学问大家,柳学士擅长明算之道,乃是翰林院中算学第二人,兼任户部的算学顾问;
王学士擅长工术,是建筑学专家,工部之人常来向他请教,二人皆是翰林院中的佼佼者。
“杨学士这是哪里话,左右不过是本书,早早跟我说一声便是了!难道我还能找不到吗?!”
杨清源于柳学士有半师之谊,特别是体系完善的方程之法,让柳学士佩服不已。
“难不成如今杨学士升迁了,反倒是看不上我等昔日同僚了!”
柳学士忍不住打趣道。
不过,这也是柳学士和王学士一直没有任实职的原因,二人虽有高深才学,却不善交际世故。
比如刚才柳学士打趣的一句,若是换个人,怕是觉得柳学士嫉妒杨清源的升迁,暗中讥讽。
也就是杨清源与他相交甚笃,又是蓝星人的心性,才不会见怪。
杨清源笑着解释道,“倒不是我不信你们,只是今日所查之书,应当是藏于山海馆中,我一时间也没有头绪,否则必然不会客气!”
在听到山海馆的名字之后,柳学士和王学士才知道杨清源为什么亲自前来。
山海馆中的藏书包罗万象、医药阴阳,星象占卜,各类杂学凡是不能明确分类的,尽藏于山海馆中,其中藏书之众,冠绝翰林院诸藏书楼。
想要在其中找某一本书,犹如大海捞针,绝对是一件体力活。
三人又闲聊一阵,杨清源便告辞道,“今日职责在身,聊不痛快,待到年末,休假之时,我做东,请诸位翰林院的同僚把酒言欢。”
“那便一言为定!反正我等几个的俸禄是不够出钱的……哈哈哈!”
随后杨清源便辞别众人来到了山海馆中。
“吱”一声,山海馆的大门在两个侍卫的奋力推动之下打开。
山海馆占地近五百亩,其中藏书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已是非同小可,但是这个形容词在山海馆的面前,却显得无力形容。
“杨学士!可需要灯笼!?”
藏书之地,最忌明火,故而所有的藏书库晚上都是不点火的,而翰林院中所有的灯笼、灯罩也是用的防火之材。
“不必了!今日多谢二位了!”
杨清源身居先天,在夜间视物如同白昼,用不到借助灯笼照明。
杨清源站在瀚海书海之前,这其中书籍以杨清源过目不忘,一目十行的天赋,也看不到十之一二。
不过好在,其中各类书籍归纳之位,摆放位置,杨清源都记得清楚。
漫步走过,杨清源口中喃喃,“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这些书应当藏于盈字丙号。”
随后,杨清源来到一个书柜之前,他要找的东西应该就在这里了,抽出一本就快速翻看了起来。
这一查,便是一个时辰。
杨清源已经将从丙一看到了丙十三,一直没有找到他想要找到东西,将手中的书籍放回原处,杨清源再次抽出一本《交州山中杂记》,顿时眼前一亮。
这里可能会有自己要找的东西。
终于在查看了上千本书籍之后,杨清源找到了自己的想要的东西。
杨清源随即合上了手上的书册。
然后出门对着负责值守的书吏说道,“这本《交州山中杂记》,我需要借阅一番,劳烦登记。”
书吏连道不敢,然后将杨清源手中的书册接过,做了登记。
“辛苦诸位了!这是一点心意,就当个茶钱。”
杨清源从袖中取出三颗碎银子,都不到一两,但是相比于三人的月俸已经不是个小数字了。
翰林院最是清贵,同样也是最穷的地方之一,什么炭敬、冰敬、火耗,基本都不沾边。
“杨学士这可使不得!”
“不能要!”
三人一阵慌乱,忙着拒绝。
“自古只有下级向上官行贿的,哪有反过来的,放心吧,这不算是贪污!最多就是上官的打赏罢了!”
说完也不管三人要说些什么,身影一幻便消失在原地。
留在原地的三人面面相觑,翰林院中早就流传了杨学士武功高强的传言,没想到今日竟然能亲眼得见。
此时已是半夜,大理寺中依旧是灯火不断。
身为大周最高的政法机关,大理寺在蒸蒸日上的同时,事务也越来越繁多。
手中的权力越大,肩上的责任就越大。
察豪司中,宋惠父正在复核刑部送来的一批重大刑案,这原本是杨清源该做的事情,但是杨清源身兼数职,还要兼顾江湖事宜和大理寺刑律学院,故而这复核之事,平日里都是由他和狄知远处理的。
就在宋惠父专心复核之时,一个捕快敲响了他的书房。
“宋大人!杨大人请您前去议会厅叙事。”
“我知道,马上就去!”
宋惠父处理完手上正在复核的案子,便来到了议会厅之中。
议会厅是大理寺新建的一个地方。
因大理寺少卿杨清源发现大理寺日益增长的人手和书房空间狭小落后已经已成了会议的主要矛盾。
于是这间大地议会厅就诞生了!
宋惠父一进议会厅主厅,发现除了杨清源之外,明秋司主狄知远和广闻司主姬瑶花也已经在此地了!
宋惠父的第一反应,便是出大事了!
“宋先生来了!那我们便开始吧!”
杨清源待到宋惠父坐下之后说道,“今日召集各位来,是因为我今日在翰林院的山海馆中,发现了一件不同寻常的事情,想让大家帮忙分析一下。”
说着,杨清源从袖中掏出一卷书册,扔到了宋惠父身前,随后掌间真元一动,书册自动翻到了其中一页。
宋惠父借着灯光看清了上面的内容,忍不住瞳孔微微一缩。
“大人这书中所言是真是假?!”
“多半是真的,我之前就有所怀疑,直到此书的出现,才彻底印证了我的想法。”
杨清源说话之余,从一旁的证物袋中取出了一株已经显得微微干枯的菌菇。
这菌菇的模样赫然与宋惠父身前的书册插画之中记载的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