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运动员要学会思考
丧尸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57书屋www.57bend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苏祖在干嘛呢?”
“不知道。”
“好像在调整跑动的技术吧。”
海根训练基地跑道上,一个上午的时间,章裴孟、苏丙天,文勇易几人就看到苏祖一直在跑道上晃来晃去。不时俯身起跑,然后又调整了一下,然后又俯身起跑。
其中有一段时间李志忠和袁郭华两人都出现在赛场边上,小声讨论着什么,又和苏祖一直在聊着。
偶尔还有一个拿着dv机的年轻人在跑道旁一直在摄录苏祖的动作。
因为训练进度的原因,平常除了热身之外,苏祖的很多常规训练大家虽然在一块,但进度以及训练的项目都有所差别。
“张哥,苏祖这是在干嘛呢?”
章裴孟凑到了张平秋身边低声问道,几人里面他来国家队最早,和张平秋也算熟悉。
“苏祖昨天和李指导讨论了一下,在想着优化一下跑动的技术。”
张平秋看了眼,开口和几人解释道。作为助理教练,他对于内情倒是比较了解。去年冬训苏祖其实就有提出过这方面的想法,但是当时刚刚到了海根训练基地进行亚高原训练,侧重点有所不同,所以这项暂时搁置了。而今年的冬训,明显苏祖想要做一些改变。
“苏祖还要优化技术?”
章裴孟和文勇易两人听得有些发愣,一旁的苏丙天也是一脸茫然。在他们看来,苏祖现在已经是当前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的保持者,全世界最顶尖的短跑运动员,注定要载入田径历史的人物,技术已经是堪称完美的,哪里还需要继续优化技术?
但此刻,事实就摆在几人眼前,由不得人不奇怪。
张平秋看着几人的神色,接着说道:“运动员要学会思考,达到了一定水平之后,光靠教练可能已经给不出太多的建议,这个时候大家都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一些细节的优化。
你们现在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就是只能按照教练给出的训练计划和建议来进行训练。但这样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身体毕竟是你们自己的,很多时候训练的强度上来了,可能超出了身体的负荷或者锻炼的效果不佳。比如说章裴孟你,你对于力量训练,尤其是上了重量以后,在这方面经常会显得很吃力。这并非说你不行,而是个人的体质不同。其实减轻重量,增加组数也会有很好的效果。或者改变一种训练的形态,比如坐蹲你承受不了,可以换另外一种方式来强化肌肉与核心力量。这些细节上的调整,运动员自身的主动挖掘调整,有时候比教练来指导效果还要显著。”
“训练就是一个挖掘人体潜能和极限的过程,一点一滴的最细微改变,累积起来,到了最后就会量变形成质变。
李指导和苏祖的训练一直以来都是这样,李指导会给苏祖设计很多各种各样的训练方式,但这些训练方式的强度和效果,大多数是苏祖自己掌握。在保证自己不受伤病的前提下,尽可能得到提升。”
一番话说完,其中文勇易倒并不以为意,他年龄大一些,和张平秋也没差上几岁,对于这种说教听得有些厌烦了。
章裴孟眉头轻蹙,结合着自己的所见所闻,倒是有些想法。而新来的苏丙天眼睛却是亮闪闪的,显然这些理念都是第一次听说。
张平秋也不再多说,他这几年跟随着余立伟和李志忠执教,渐渐的也形成了自己执教和观察运动员的风格。
运动员想要有成就天赋自然是第一位的,然后就是训练态度,也就是努力。而除了这些意外,最顶级的运动员应该还要有一点,那就是对于胜利,对于荣誉,超越自我的强烈追求。
能够主动的不断思考这自己的训练方式,改善自己的运动技术和技巧。
这一点上,放在男子100米这种天赋大于努力的项目还不算明显,但是对于很多技巧和天赋结合的项目,这种始终不断优化,改进自己技术的运动员,必然将走得更远。
此时,苏祖站在跑道上,跑完了一趟之后,就蹙着眉头,思索着方才这一趟跑动的感觉。
旁边易桢手里拿着的dv机递给了苏祖,让他仔细地看完了方才自己跑动的姿势。
“师父,你觉得呢?”
苏祖看了几眼dv机里录制的从起跑到加速度的片段镜头,转而朝旁边背着手的李志忠问道。
“缩减步幅看着是可行,但你这样的话,又是一个适应的过程。”李志忠微微皱了下眉说道。
“大概要多久才能完全适应得过来?”苏祖沉默了一会问道。
“你现在技术已经成型了,如果再改着变动,我也很难说得准。”李志忠摇了摇头道。
苏祖想了想,又走到跑道起跑线器上,“先试试看吧。46步我觉得太多了,我的步幅还不够充分。增加后脚掌落地的面基,发力会更好一些。然后加上摆臂,我觉得还是能够继续往前冲一冲。”
李志忠点点头,苏祖现在的跑法和技术要点,大抵都是他在禾岛市队时,打下的基础。
100米跑的是46步,虽然偶尔也会有45步,但动作固定之后,大抵一直会按照这个节奏完整地跑下去。
而到了现在,随着苏祖的力量,步频等各个方面的提升,百米46步对于苏祖来说已经有些多了。
苏祖现在的身高在一米八七到八之间,基本身高定型。按照他的腿长百米46步,还是有不少优化的空间。
这些日子苏祖认真看过了自己的跑法,还有之前在欧洲比赛,泰森-盖伊以及阿萨法-鲍威尔的跑法。
从几人的跑动技术上来说,苏祖和泰森-盖伊在脚掌落地的发力技巧,都比阿萨法鲍威尔差了不止一截。
鲍威尔脚掌落地的面积更大,虽然脚和地面接触时间要比泰森-盖伊长,但同样的滞空时间,步幅距离,又弥补了回来。
客观角度上来说,技术并没有完全的优劣之分,主要还是要合适自身,而且泰森-盖伊现在的跑动技术也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增加后脚掌与地面的接触发力,将步幅提升到44步左右。另外还有起跑听枪的反应能力,细节上改动一下自己的摆臂动作,这些就是苏祖在近来训练时,觉得自己还可以不断雕琢的技术要点。
短跑除了训练开发本身身体的爆发力和速度保持能力之外,细节上的技术改进都能够让成绩不断提升个,毕竟短跑是以百分秒,甚至千分秒的成绩在向前努力提升着。
苏祖现在已经明显感觉包括潜能值的增长或者是属性加点,提升的作用几乎无法直接体现出来。
但是如果遇到大赛,遇到足够强劲的对手,他还有爆发的潜在可能。既然还有潜在的可能,那么通过更好的技术,也能够将当前身体所有的能力更充分地运用起来。
“你先别跑。”李志忠在一旁看到苏祖走上了起跑器,出身阻止道,转而向田径场另外一边章裴孟、文勇易和苏丙天几人招了招手。
“李指导,怎么了?”
跟着三人一起过来的张平秋,出声问道。
他方才就在指点着几人赛前的一些常规的热身动作,这些大家都有教,不过苏丙天刚来,国家队的这一套相对来说要更加正规,在动作要点上能够让身体更好地打开。
“苏祖这边优化了一下动作,大家和他一起跑一下感觉一下。”李志忠笑着说道,接着又望向章裴孟、文勇易和苏丙天几人,“你们在跑动中也可以自己多观察一下,从起步到加速,途中跑和最后的冲刺。”
起跑线前,苏祖看着有些疑惑不解的几人,笑了笑,道:“我改动了一下跑动技术,麻烦你们陪我跑几趟看看。”
几人方才猜测苏祖就在改动着什么,大家还不太了解,现在听苏祖这么一说,登时明白了过来。
一声各就各位之后,几人同时俯身在了起跑线前。
哨音响起。
在起步的一瞬间,苏祖和文勇易相差不大,文勇易毕竟是当前国内起步速度最快的几人,60米更是除了苏祖以外国内最快的。
章裴孟的起步速度因为身高的关系,一直没有一个特别理想的起步加速,他是相对长于后半程。
而苏丙天,现在还比较年轻,没有完整的技术风格,起跑上遵循的是他以前在体校教练教的那套,更有点类似于跨栏运动员。
四人一起跑出去,苏祖很意外地发现,他这一趟在前三十米几乎和文勇易差不多的速度,略快与章裴孟和苏丙天。
一直跑到了五十米的距离,才逐渐和其他三人拉开了距离。
而当冲过终点线之后,和其他三人拉开的差距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终点线前,李志忠按下了秒表时间,看到苏祖望了过来,出声报出了秒表上的时间,“9秒95。”
“9秒95?”
苏祖轻出了一口气,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按照老李这种专业教练的秒表计时,手记的时间肯定控制在了秒之内。这样一算的话,这一趟他最快不过才跑了10秒10左右。
“方才控制在了44步?”李志忠沉吟了一阵问道。
“43步多点吧。”
苏祖回想了一下冲过终点线最后瞬间的步幅,离终点线大概有半步足有的距离。
“这样不是短期内就能见效的,你现在至少还得重头开始适应一下步幅,尽可能精确一些。等到适应了新的节奏,才可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至于说再次突破……”
李志忠说到这里没有再继续,言下之意已经很清楚。
短跑改变节奏对于运动员来说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而且以苏祖当前的水平想要再次突破,即便重新优化动作,改变节奏也不一定就能跑得比现在还快。
这一点苏祖其实也知道,增加和缩短步幅,其实对于一个习惯了固定步幅和步频的运动员来说,并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每一步是稍微跨越的距离大一下,还是在最后冲刺的时候,不自觉的就跨了大步,速度或快或慢都是有讲究的。
他这趟跑下来的感觉可以说是完全没有节奏,其中中途有几步步幅上去了,但最后几步的时候,步幅并没有控制好,又降了下来。
能够这样在跑动中变幻了几次步幅,还跑出了大概相当于电记10秒10的成绩,已经是因为苏祖是当前最顶级的百米实力水平的原因。
但苏祖同样更明白,他现在不得不考虑优化步幅的事情,他原来的步幅经常是45步和46步,这是当前大部分短跑选手的主流步数。
比起后世的牙买加闪电的41步,他想要形成有力的竞争,必须将步幅再减少一到两步。
以他的身高控制在43步和44步,是他身体和步频都可以接受的一个数字。
短时间内想要开始缩减步数是很难做到的,肯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李志忠对于苏祖的每一步训练都了如指掌,一早就很清楚苏祖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人。而且这些年的训练学习,苏祖对于短跑训练上的认知,也超过了大多数运动员,比起一个专业的教练并差不到哪里去。
甚至因为是运动员出身,在某种角度上来说,他了解的东西,比一个纯粹的教练更清晰和透彻。
在拿捏训练计划和强度上,只有运动员自身才是最了解自己的。这一点在职业运动员早期其实都不明显,但是到了职业生涯的中后期大部分人其实即便没有专门的指导教练,他们也能够很好地完成训练计划。
李志忠现在给苏祖指定的训练计划,多数其实只是一个明面的计划,其实细节上的执行和完成,经常也是以苏祖为主。
在场边的章裴孟和苏丙天两人看着苏祖和李志忠相互讨论着各种训练计划,眼睛有些发直。
章裴孟还好些,毕竟做过苏祖的训练搭档,苏祖和李志忠沟通意见相左的情况他也遇到过。
而苏丙天则是完全不敢想象,运动员在和教练讨论训练计划,而且看样子李志忠隐隐还是以苏祖的意见为主。
他在体校时候的训练,就是教练说这样练那就这样练,那样练那就那样练,运动员哪里有话语权。即便强度过大,练得受伤了或者太累支撑不住,也别无他法。
他是一个训练态度非常好的少年,执行力强,布置下来的训练任务就会认真去完成,但还真的未曾思考过这些训练任务是否完全在自己的身体承受范围之内。
这个时候,他有点明白方才张平秋说的那句,运动员需要自己动脑思考的意义。
这一点不只是比赛,而且是在日常的训练中,就需要学习和累积各种知识,形成对自己一个十分体系的认知。
李志忠和苏祖两人聊天间偶尔蹦出的一些英文单词更是打破了他原来的认知,他和苏祖差不多都是初中被选上进入体校的。
但是现在看来,苏祖的知识面和对运动学的认识远超过了他们的想象。而且,这位李志忠教练也完全不像他了解到的很多教练那样专断独行。
苏丙天知道,即便是体校对他非常不错的宁教练,在面对训练任务和训练计划的时候,也是不容他质疑半分的。
这一点其实苏祖自己都没有发觉,但从走上竞技体育这条路时,他也是一片空白。
他比同样年龄的少年人多的一点就是,他知道怎么去做到专业。从第一次进国家队青训开始,那时候听课学习各种体育教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训练等等,这些年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不知不觉之间他掌握的训练经验技巧,其实并不比其他人少。
而且因为是运动员,能够亲自验证的缘故,很多有用的或者合适自身的他吸收过来,整个认知渐渐超过了不少人。
像李志忠提出的交叉训练水中跑步,开始苏祖还是按照李志忠说的训练方式进行,但几次以后,苏祖其实就渐渐地摸到了最合适自己的训练方式。
无论是水中空踩迈步,还是加了几个哑铃进行强化摆臂训练,苏祖都在按照符合自身情况的方向前进。
李志忠心下明白,一个有天赋还懂得思考的运动员,他的职业生涯如果不遭遇重大伤病,必然是光辉灿烂。
而且即便这个运动员天赋一般,在自己的职业生涯未能取得特别好的成绩,但真正如果有过深入的思考,从训练到比赛,结合一个运动员和教练的角度,往往在他进入到了教练行业后,很快就能够风生水起,成为顶尖的优秀教练。
www.。m.